聚焦新技术人才培养探索专业发展新路径——基础教育学院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专业建设调研
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为适应新技术变革需求,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础教育学院大胆尝试探索优化专业方向。4月23日,由基础教育学院林肖丽副院长带队,组织教学专业团队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专题考察交流。此次交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大数据技术两大前沿专业的建设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入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基础教育学院相关专业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图:人工智能学院与基础教育学院交流团队合影)
在交流座谈会上,人工智能学院邱焕耀副院长系统介绍了该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据介绍,该院前身为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于2018年率先在省内进行专业转型,分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大数据技术两个新兴专业方向。邱副院长特别强调,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学院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对口单位覆盖面广,就业灵活的特点。

图:人工智能学院邱副院长为交流团队介绍专业建设经验
在专业建设经验分享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田黎主任重点介绍了"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应用维度,重点服务智能机器制造领域,开发了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等特色课程;在技术拓展维度,开设了大模型应用开发等前沿课程;在跨专业融合维度,为全校各专业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大数据技术专业陈翠松主任则分享了"校企协同"的订单式培养经验。专业自设立以来,先后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数据分析、大数据运维等不同方向的订单班。两个专业均建立了完善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最后两位专业主任分别介绍了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图:两位专业主任介绍专业建设经验
此次交流活动为基础教育学院探索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各行业领域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需求。通过交流,数学教研室团队深刻认识到:专业建设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必须强化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下一步,基础教育学院将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重点在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
基础教育学院:数学教育教研室/文图